237 | 0 | 1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文章基于2011—2021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并通过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当地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广西的共同富裕水平,且对地区发展水平、共享水平及可持续水平均有显著推动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2016年G20峰会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广西整体共同富裕水平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广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来促进共同富裕。因此,建议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创新金融消费激励措施和金融产品,并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Abstract:This article measures the level of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xi from 2011 to 2021, and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Guangxi and local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the benchmark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mediation effect model. influence mechanism.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Guangxi, and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haring and sustainability.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a more obvious role in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Guangxi. And after the 2016 G20 Summit, the rol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promoting Guangxi's overall common prosper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analysis shows that Guangxi'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by eas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promoting residents' consumption growth.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rural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opularize financial knowledge among residents, provide differentiated financing support, innovate financial consumption incentives and financial products, and promote financ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1)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2021年第8期。
(1)翟仁祥、宣昌勇:《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吗》,《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5期。
(2)陈慧卿、陈国生、魏晓博等:《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减贫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2021年第3期。
(3)邓金钱、张娜:《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了吗》,《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6期。
(4)吴雨、李晓、李洁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管理世界》2021年第7期。
(5)张勋、万广华、吴海涛:《缩小数字鸿沟:中国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6)尹碧波、伍颖:《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了吗?》,《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田鸽、张勋:《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管理世界》2022年第5期。
(7)杨刚、张亨溢:《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2期。
(8)《2023年广西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增量7868.0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1940.6亿元》,http://www.nnnews.net/p/3204063.html,访问日期:2024年11月7日。
(1)李瑞、董璐:《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20期。
(2)郭峰、王瑶佩:《传统金融基础、知识门槛与数字普惠金融下乡》,《财经研究》2020年第1期。
(3)谢升峰、尤瑞、汪乐乐:《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效应测度》,《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5期。
(4)黄倩、李政、熊德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改革》2019年第11期。
(5)周利、冯大威、易行健:《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经济学家》2020年第5期;邓金钱、张娜:《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了吗》,《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6期。
(6)李晓龙、冉光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7期;韩亮亮、彭伊、孟庆娜:《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跃度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软科学》2023年第3期。
(7)陈慧卿、陈国生、魏晓博等:《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减贫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2021年第3期;钱海章、陶云清、曹松威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
(8)聂秀华、江萍、郑晓佳等:《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研究》,《金融研究》2021年第3期。
(9)王修华、赵亚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经验比较》,《金融研究》2020年第7期;田鸽、黄海、张勋:《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的证据》,《金融研究》2023年第3期。
(1)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金融研究》2018年第11期。
(2)黄凯南、郝祥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4期;夏仕龙:《普惠金融究竟如何影响居民生活?——来自我国省际层面的经验证据》,《金融监管研究》2020年第1期。
(3)杨志勇:《实现共同富裕的税收作用》,《税务研究》2021年第11期。
(4)林木西、肖宇博:《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5)王瑛、杨航、张晓雯:《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与共同富裕》,《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3期。
(1)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2021年第8期。
(2)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治理研究》2021年第4期。
(1)谢绚丽、沈艳、张皓星等:《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8年第4期。
(2)牛丽娟:《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共同富裕》,《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10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832.7;F126;F49
引用信息:
[1]王熊,李旻.数字普惠金融对广西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广西经济,2024,42(06):85-96.
基金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与差异化社会支持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72073099)阶段成果;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课题:东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3lsllhwtkt-07)阶段成果